您当前位置: 首页  统战知识

【读史忆人•典故】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
发布时间:2021-12-12   浏览次数:122

裴矩是唐初名臣,深得唐太宗李世民的赞许。但在唐朝之前,裴矩曾经是隋臣,同样倍受器重。

隋炀帝即位之初,就派遣时任吏部侍郎的裴矩到张掖、武威主管与西域的互市,了解西域民情,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裴矩善于揣摩隋炀帝的心思,投其所好。隋炀帝曾称赞裴矩:“大识朕意,凡所陈奏,皆朕之成算,朕未发顷,矩辄以闻。自非奉国用心,孰能若是?”隋炀帝好大喜功,裴矩就建议在东都洛阳举行规模盛大的元宵庆典。隋炀帝渴望“四夷宾服、万邦来朝”,裴矩就支持发动对外战争。

隋朝灭亡后,裴矩率部降唐。唐太宗纳谏于朝,裴矩像变成了另一个人,诤言直谏,敢于为唐太宗纠错。唐太宗褒奖他:“裴矩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倘每事皆然,何忧不治。”

宋朝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诤化为佞;君乐闻其过,则佞化为诤。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司马光认为,裴矩在隋朝奸佞而在唐朝正直,并非是性情有变化。如果君主不愿听自己的过错,那么正直的人也会变奸佞;如果君主愿意听真话,那么奸佞的人也可以变正直。大臣犹如君王的影子,身子怎么动,影子就会怎么动。

对裴矩的前谀后诤这一奇怪现象,元朝名相拜统解释得更加形象:“盂圆水圆,盂方水方”。他认为裴矩是水,在隋炀帝这个“圆盘子”里,是个八面玲珑的谀臣,在唐太宗这个“方盘子”里,就是个忠直敢谏的诤臣。

2012年5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2年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引用了“裴矩佞于隋而诤于唐”的例子,他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只有在那些愿意听真话、能够听真话的人面前,才敢于讲真话,愿意讲真话,乐于讲真话。我们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本着“言者无罪,闻者足戒”的原则,欢迎和鼓励别人讲真话。

2017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党外人士共迎新春时进一步指出:“虚心公听,言无逆逊,唯是之从。”这是执政党应有的胸襟。“凡议国事,惟论是非,不徇好恶。”这是参政党应有的担当。

图片

在这次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既强调了说真话的“指挥棒”掌握在领导者手中,又对讲话者提出了殷切希望。领导者只有敢于听真话、鼓励讲真话,有接受批评的雅量和胸怀,有“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诚恳态度,方能让真话诤言蔚然成风。参政党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让执政党听到各方面声音,特别是批评的意见。参政党作为讲话者,要敢于讲真话、建诤言,客观反映情况。


版权:金沙娱乐城app党委统战部
地址:福建省三明市荆东路25号 闽ICP备050054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