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氟”造福:激活产教融合新引擎
打造校地共生新格局
---金沙娱乐城app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党支部“立项活动”
总结报告
一、项目简介
批准项目立项的党组织名称:中共金沙娱乐城app委员会
项目起止时间:2022.05—2024.05
党支部名称: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党支部
支部党员数:16人
参与活动的党员数:16人,参与率100%
支部所在单位中心工作:扎根红色热土,“氟”务产业需求,助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二、“立项活动”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二十大报告中连续两次提到“产教融合”的重大课题。氟化工产业是三明市四大主导产业之一,被纳入三明市“十四五”高精尖产业规划。如何立足资源优势,把产业链留在当地?搭建产业服务平台,成为桥梁与纽带。2017年,三明市政府依托金沙娱乐城app,成立了福建省首家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以服务三明市氟化工产业技术攻关、人才培养和成果转化。
“科技创新产教融合的阵地在哪里,党组织建设就跟进到哪里,党组织的作用发挥就到哪里”,氟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党支部应运而生。支部始终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教融汇、产教融合的重要指示,以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发展思想为指导,呼应氟化工产业振兴发展需求、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追求、双师型教师队伍成长渴求、科研攻关创新探求,探索形成“立德树人与服务地方”循环促进的长效机制,让党旗在产教融合、校地共生的阵地上高高飘扬。
三、“立项活动”做法
(一)“以氟造福”,政治领航服务产业振兴
支部扎根红色热土,坚持把服务氟化工产业(三明市四大主导产业之一)振兴发展作为支部建设落脚点,不断完善党建和科研融合发展机制,激励党员扛起科技创新大旗,勇当助推产业发展的先锋。遴选优秀党员作为团队带头人,组建含氟聚合物、含氟精细化学品、无机氟化物等研发团队,并组建联合党小组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实现党建引领和科研创新“双促进、双提升”。开展党员“先锋行动”、党员志愿服务活动,设立党员责任区,构建与评先评优、绩效考评、职业发展密切关联的考核制度,营造比学赶超良好氛围,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二)“氟色鲜明”,理念领先助推人才培养
支部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产业集群需求、企业岗位要求、学生个性追求”,邀请行业专家参与培养方案修订、教学大纲编制、教学案例编写等,并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学生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充分发挥校企党建联系点作用,探索“党建+科研+育人”模式,将技术攻关项目融入实践教学、创新创业项目、毕业论文等培养过程,实施“一课双师”、毕业论文双导师制,构建真题真做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注重科研反哺教学,实现课堂讲“氟”、课程教“氟”、实验产“氟”、科研创“氟”,并深挖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推进支部党建与人才培养同频共振,使培养的人才“氟色鲜明”。与东莹化工等企业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探索“二元制”产业人才培养路径,解决长期困扰氟新材料企业的用人紧缺问题。
(三)“以氟立身”,先锋领英赋能青年成长
支部立足青年党员渴望尽快成长的现实期盼,始终把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作来抓,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推动党建与科研深度融合,激励党员“以氟立身”,争当学术骨干、教学能手、学习标兵。按照“双带头人”要求选配支部书记,坚持党建与业务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把支部“三会一课”活动同项目申报、科研研讨、学术交流相结合,促使支部党员思想合心、工作合力、行动合拍。发挥支部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采用“一才两用”“一才双培”机制,既聚焦教学一线,也面向产业阵地,让青年教师教得了“氟”,也造得了“氟”,在支部党员“传帮带”影响下不断成长。
(四)“氟气十足”,科研领军驱动技术创新
支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殷切嘱托,始终坚持“围绕科研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科研”的工作思路,主动融入区域氟新材料产业链发展。通过组建多个跨学科、跨专业科研团队,在全校率先设立科研专岗,选派党员骨干担任“党建联络员”,定点联系区域重点企业,有组织开展项目攻关、技术咨询、成果转化等,提升党建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合力,助力三明市氟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发挥“党建+科研平台”“党建+科研团队”优势,聘请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专家担任科研顾问,指导平台团队建设,提升技术攻关实力,构建融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为一体的产学研深度融合生态圈。
四、“立项活动”成效
(一)跑出党建引领“加速度”,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支部持续聚焦三明市氟化工和新材料产业,引领党员教师主动承担重点研发项目,围绕关键技术进行攻关,助力学校获批工信部氟新材料校企协同就业创业创新示范实践基地、省氟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省协同创新院氟化工产业分院、省氟新材料协同创新中心等7个省级及以上平台,推动三明市在短时间构建起完善的氟化工全产业链,成为国内具有影响力的新兴氟化工产业基地。支部科研团队深耕氟化工领域助推千亿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绩,获时任省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研究院工作被写入《福建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福建省“十四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中科院上海有机所等多名专家评价走出了一条“全链条参与、全人才服务”的产教融合新模式。
(二)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协同育人日渐成效
支部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充分发挥支部带头人头雁效应,汇聚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合力,构建起项目驱动创新班、专业群、产业学院、课程、应用型教学团队“五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以理实一体化情景式教学推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经过实践探索,取得显著成效:支部党员指导学生获全国、全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银奖,全国化工设计大赛、福建省高校化学实验邀请赛一等奖等奖项50余项;举办“氟新材料人才招聘会”,毕业生三明地区就业率屡居榜首;学生考研录取率连创新高,稳居学校前列;支部党员撰写的“三阶递进三轮并驱三维同育:化工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十年探索与实践”获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三)培育双师人才“群英会”,党员先锋日显担当
支部党员教师“以氟立身,人人研氟,人人会氟”,在科研、教学一线担当作为,思想政治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日益凸显。8名党员被认定为省级B、C类人才。2022-2023年,累计22人次被选任为省级个人科技特派员,累计9个团队被选任为省级团队科技特派员。科研专岗带头人肖旺钏教授获评2021年全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科技特派员,相关事迹入选省级科技特派员优秀案例。4位党员负责的4门专业课获省级一流课程建设,12位党员担任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联培研究生导师,联合培养62名硕士生,为产业储备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四)下好技术攻关“先手棋”,引领发展日趋显著
支部科研团队以市场应用为导向,与海斯福、东莹化工等地方龙头企业联合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攻克“环境友好型含氟多氧杂表面活性剂”关键技术,研发氟钛酸钾、氟硼酸钾等高端无机氟产品,推动废盐酸与白泥的综合利用,促成三元区5万吨电子级氢氟酸等项目落地,助推多个项目入驻清流循环经济示范园区。支部在全省率先牵头成立地方氟化工行业协会,连续3年承办中科院技术成果对接会,转化科研成果20余项,累计带动企业新增产值20多亿元。以支部党员为骨干的福建省氟新材料工程研究中心,两次考评获评优秀等次,获500万元经费资助,相关科研成果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发明专利奖二等奖1项、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与促进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