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为新时代加强高校语言文字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年来,聊城大学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传承中华优秀语言文化,将语言文字工作与高校人才培养紧密结合,不断探索高校育人的新模式,并于2020年获批“山东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培根铸魂”,助推西部乡村振兴。学校注重校园语言文化环境建设,将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形成了“国家通用语言课堂+思政+实践”的德育模式,逐步建立了“培根铸魂”式的德育引领机制。学校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充分发挥语言环境育人的功能,有意识地把德育课堂延伸至西部地区,从实践中深刻领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优秀传统文化“根”与“魂”的基础地位。
学校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的学科专业优势,利用寒暑假从事推普助力的社会实践,在深入乡村的劳动实践中探索出“实践+劳动+专业”结合的劳育路径,实现“一校一品牌”的示范效应。
“结对助教”,实现知识文化双重浸润。学校在总结推行“三字一话”五项全能训练经验的基础上,增设了口语表达、阅读、写作、教师礼仪、教学技能新五项技能训练体系,并尝试建构“结对助教”的智育培养模式,学生与中小学教师学员结成对子,辅助当地教育教学。该模式以学以致用、教学相长为教育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有效提升了师范生教学技能。三年来,“结对助教”模式在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麦盖提县、英吉沙县的语言文字培训中发挥出巨大优势。培训过程中,助教们从“我和普通话的故事”导入课堂,学生助教通过查找培训学员的语言短板,有针对性地提供“一人一策”专属方案,并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一对一、一对多指导。
除此之外,学校还致力于审美教育,积极开展“美育浸润”行动,旨在推广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传承经典诗文、书法、篆刻、曲艺等优秀语言文化;培育教师队伍;推进经典诵读课程和教材体系建设;积极开展节庆日诵读活动,在诗词吟诵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探索高校、中小学美育协同发展机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专门成立吟诵教学团队,对口支持聊城市阳谷县,重点帮扶阳谷县的4所中小学,并辐射带动了周边10余所中小学,充分发挥美育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浸润作用,真正实现“润物有声”的美育效果。
“品牌引领”,传播中国好声音。学校积极拓展语言文字国际交流合作,注重提升中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打造交流品牌。发展龙舟运动,是学校传播中国声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2023年闭幕的第十六届世界龙舟锦标赛中,学校龙舟队获得了6金1银的优异成绩。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借助龙舟这张体育名片不仅激发了学生为国争光、奋发图强的体育精神,更是增进了中文的国际传播力,也借助这张特色名片把“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传播到世界各地。(《中国教育报》石小寒作者单位系聊城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