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主线 转型升级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北方民族大学团结进取砥砺奋进40年
发布时间:2023-05-19   浏览次数:10

  40年团结进取,40年砥砺奋进,40年积厚成势。40年来,北方民大传承因党而生、为党而立、跟党而行的红色基因,始终与党的民族工作同频共振、同向同行,发扬踏实、坚韧、执着、自信的“骆驼精神”,恪守“团结进取、砥砺成才”的校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创造了“北方民大速度”,办学规模、办学水平、办学层次、办学条件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1984年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创立到2008年更名为“北方民族大学”,从2003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到2018年获批博士学位授权单位……一路走来,北方民大人心系国运、求索创新,一步一个脚印,蹄疾步稳、行稳致远,在一次次改革创新中增强动力、厚植优势,不断向着更高目标、更高质量、更有效率、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前进。

  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北方民大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根植宁夏、立足西北、面向全国,坚持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办学宗旨,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研究宣传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培养造就优秀干部人才、服务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地。

  10年来,北方民大人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诠释了北方民大人的责任和担当,谱写了跨越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绚丽篇章,成为中国高等教育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牢记使命

  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强阵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北方民大所有的工作紧紧围绕、毫不偏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

  学校党委整体谋划,扎实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通过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体系、制度体系、研究体系、教育体系和实践体系,把学校建设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强阵地,不断筑牢学校转型升级之根,不断夯实学校高质量发展之基,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加强组织领导。学校党委常委会专门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先后成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领导小组、中华民族共同体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等机构。“我们构建形成了由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各单位分工负责、全校上下联动推进的工作格局,为全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学校党委书记、校长李俊杰介绍道。

  健全制度机制。依法治校,制度先行。完善的制度对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学校出台《北方民族大学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北方民族大学“十四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规划》《关于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校的实施方案》《北方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建设方案》《北方民族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科建设方案》等10余项制度和文件。“我们构建了一整套制度体系,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提供了制度保障,”学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王宏晓说,“当前,根据党的民族工作的新部署新要求,我们还出台了正确民族观考核等制度,让这项工作制度更加完善。”

  建立研究体系。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学校紧扣国家发展战略,立足学科和人才实际,加强有组织科研,引导广大教师紧密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基础理论和实践问题开展研究。近5年来,获批省部级及以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研究项目78项,其中,国家级别项目38项、省部级项目40项。加大项目培育力度,以“定榜揭榜”“挂帅攻关”“委托项目”“公开招标”“后期资助”等方式,组织教师积极参与《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编纂、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宣讲、文创等工作,有组织开展学术攻关和决策咨询活动,设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专项课题100余项,培育产出一批高水平成果,20余项成果为政府部门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

  人才是第一资源,一流科研团队是开展理论研究的关键力量。学校聚焦增进“共同性”、强化“融”的导向,依托“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院,通过整合校内资源、融合凝练,打造了由各学科专家组成的70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团队,获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创新团队”。《北方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冯雪红说:“《北方民族大学学报》设置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专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率先推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专题笔谈’栏目。目前,共刊发相关文章24篇,引起了学界广泛关注。”科研处处长穆春阳说:“近5年来,教师在权威期刊和权威媒体平台上发表相关科研成果论文近300篇,70余项成果获得省部级哲学社科成果奖,4项成果获宁夏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论文一等奖。”

  深化宣传教育。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北方民大的重要使命就是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把学生培养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捍卫者、实践者。为此,学校党委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加强顶层设计、优化办学定位、完善办学理念、调整优化学科专业,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教育体系,全力推动学校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加强重点学院和重点课程建设。党委书记分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制定《北方民族大学标准化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实施方案》《北方民族大学思政课建设方案》《北方民族大学“大思政课”实施方案》等一系列制度和方案,系统谋划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建设。重点办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等重点课程。其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开课数量达230余班次。加强课程思政建设,2019年以来,共获批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3项、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精品项目14 项,立项建设校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39项、校级课程思政改革项目104项,评选校级课程思政好教案39个。多家权威媒体关注报道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经验。

  全力推动学科专业转型升级。把增进“共同性”贯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全过程,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谋篇布局,全力推动学科专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一级学科,推动民族学学科全面转型升级。持续优化文理科结构,构建文理兼备、理工融合、以工科为特色的多学科协同发展布局。获批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程科学和化学两个学科首次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在民族学博士点、硕士点下分别设立了“中华民族文化研究”“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两个研究方向,着力探索建设本硕博一体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体系和教育体系。

  强化实践教育。学校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系统构建实践体系。目前,打造形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四个共同”主题展、“东归·西迁”主题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示中心、宣传中心和民族团结进步长廊等“两展两中心一长廊”,接待陕西、内蒙古、湖北、福建、宁夏等地的150余家单位4万余人次参观学习,成为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阵地和载体。创编的“旗帜”“石榴花开”两堂主题思政课深受师生喜欢,被多家权威媒体誉为“网红思政课”。

  在北方民大,人人都知道“石榴籽”大学生宣讲团。宣讲团从2021年成立以来,依托“道中华”“六进”行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百场万人”宣讲进校园活动、主题思政晚会、主题思政教育系列视频和主题文化教育演讲比赛,面向银川市中小学、高校、社区、乡村开展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为主题的文化传播活动。通过青年视角,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活动,累计开展宣讲3600余场次,5.7万余人次听讲。

  目前,学校已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银川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校。“从顶层设计到基层创新,从组织领导到生动实践,从干部教师到学生校友……学校在有形有感有效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上节节发力、环环精彩。”李俊杰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学校鲜亮的底色,汇聚成凝心聚力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合力。”

勇担责任

  在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价值

  北方民大坚持以贡献求发展,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了一大批扎根祖国边疆和民族地区的优秀干部人才。同时,学校充分发挥自身资源和人才优势,主动融入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新格局,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在教育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彰显担当,贡献智慧和力量。

  学校紧密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聚焦宁夏“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乡村全面振兴样板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建设的部署要求,围绕“六新六特六优+N”现代化产业体系,牵头组建了贺兰山研究院,成立了数智现代产业学院、电商产业学院等产业学院。大力支持教师深入企事业单位开展横向科研合作,积极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在粉体材料与特种陶瓷研究、工业废弃物循环再利用、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技术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和优势。

  学校大力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出台《北方民族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拿出真金白银支持教师开展科研成果转化。同时,实施产学研合作“后补助”项目,对申报科技进步奖并通过评审的项目进行经费反哺,进一步促进科技进步奖申报数量增加和质量提升。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韩凤兰将粉煤灰无害化和定向选择性活化后用于大面积盐碱化土地改良的做法,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增加了作物产量,创建了绿水青山的优美环境,累计治理盐碱化土地近两万亩。由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秉儒带领的团队,研发基于区域气象、原生地形地貌、生态水文等要素的近自然地形重塑方法和建设技术,开展乡土植物资源筛选及植被恢复技术研究,试验示范推广累计近1.6万公顷。

  学校站位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视野,组织教师深入民族地区开展调研,在此基础上完成一批自治区行政决策咨询研究重点课题。例如,调研报告《共同富裕背景下民族地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难点及对策》获批国家级别优秀调研报告,《宁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面临的挑战》被纳入《以“四大提升行动”为载体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协商报告》调研报告。李俊杰研究团队先后主持完成《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扶贫行动策略与成效研究》《宁夏“互联网+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实践》,分别收入《中国教育扶贫报告(2020—2021)》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与乡村振兴报告(2022—2023)》蓝皮书,学校两次获编写单位优秀组织奖。

  学校组织教师团队深入乡村开展生态移民地区产业兴旺内生动力、金融效率、乡村振兴意愿与村委会能力建设等方面的调研,根据委托开展了宁夏海原县、泾源县、西吉县、原州区、彭阳县的扶贫政策绩效评价工作。获国家级别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调研报告类)三等奖一项。教师受委托起草和编制的《宁夏回族自治区森林防火办法》《宁夏回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等文件已经自治区同意并印发实施。

接续奋斗

  打造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

  筚路蓝缕辛勤久,终得满园春色开。经过40年发展,如今的北方民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在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所激发的办学活力驱动下,各项事业正呈现出蓬勃发展势头。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面向全国招生,现有博士生、硕士生、本(预)科生2.3万余人在读。8万余名毕业生扎根祖国边疆和民族地区,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践行者、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者、民族团结进步和边疆稳定的捍卫者。

  学科建设成绩斐然。学校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建成10个学科门类的77个本科专业,民族学、数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一个民族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8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省部级一流学科和10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级别特色专业和13个国家级别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部级优势特色专业、7个省部级“十三五”重点专业(群)和5个省部级产教融合人才培养示范专业。目前,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3个二级学科分别设置5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研究方向,应用经济学、民族学、中国史、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语言文学5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的12个二级学科共设置16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研究方向,公共管理、翻译、法律、音乐、美术与书法4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分别设置5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研究方向。

  师资队伍实力显著增强。学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引培并举,着力建设政治坚定、师德优良、业务过硬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入选国家级别人才项目或获得国家级别荣誉称号10人次,入选省部级人才项目或获得省部级荣誉称号200余人次。“图像处理与智能计算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5个团队入选国家级别创新团队支持计划,12个团队入选自治区科技创新团队,4个团队入选自治区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4个团队入选自治区人才小高地。

  科研水平显著提高。坚持“科研追求原创,科研促进教学,科研服务地方,科研提升学校”的理念,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开展科学研究,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成果用在实践中。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粉体材料与特种陶瓷研究、工业废弃物循环再利用、葡萄种植与葡萄酒酿造技术、兴边富民与乡村振兴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优势。拥有一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一个示范型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省部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一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两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一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两个国家级别“化工及机械基础科普基地”“电子科学与物理示范中心科普基地”。

  对外合作交流深度拓展。坚持开放办学,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交流,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加入“丝绸之路大学联盟”和“中阿高校10+10合作计划”,获批3个国家级别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一项教育部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现有12个国家的留学生在校学习,与美国、英国、法国、马来西亚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80余所高校、机构签署合作协议。

  创新创业教育特色鲜明。扎实推进教育教学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实施“专创融合‘5+3’教育打造‘六个一’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获自治区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获得“全国首批百所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园”称号。

  四十载,欣逢盛世,继往开来;四十载,贺兰山下,赓续华章。40年来,北方民大从因党而生、勇担使命到艰苦奋斗、同舟共济,再到跨越式发展、内涵式发展,一直到如今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一路走来,北方民大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书写了民族高等教育的绚丽篇章,当前正在昂首阔步迈向创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校、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现代化综合大学的新征程。(《中国教育报》马广成 焦向炜 胡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