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网络工程专业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先进理念为引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以评促强,对照专业认证与评估标准,开展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全面优化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有效提升网络工程专业建设质量。
构建产学融合的“三级联动”网络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学院结合社会发展新需求、学科交叉融合新趋势、科学研究新成果,构建基于产学融合的“三级联动”网络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专业入门模块→专业领域技能模块→校企对接综合模块”的顺序,逐步推进面向产业发展的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明晰网络工程专业能力培养内涵,在多元需求中找准专业发展方向与定位。通过建立开放、可持续的人才培养体系、模式与机制,将其融入产业发展,适应产业变化。
开展基于“CDIO”模式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
CDIO模式由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四部分组成,是一种培养现代工程技术人才的创新教育模式,尤其强调工程教育中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建立理论与实践相互支撑和有机联系的一体化课程体系,使学在真实产品生产或系统操作的过程中学习工程理论,加强工程实践,掌握专业技术知识和方法,锻炼学生的职业能力、交流和团队合作能力等,培养新一代创新型、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构建“课证共生”网络工程实践课程体系
通过构建“课证共生”的实践课程体系,将认证知识体系与实践教学知识体系融会贯通,将认证标准与学生能力达成对接。依托学院和华为联合成立的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将华为认证标准融入网络工程实践教学体系。
围绕培养目标,提高专业与产业发展的适应性,改革成效显著
根据国家战略、行业企业发展需求,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推动下,通过配强学院领导班子、完善组织设置、创新校企合作机制等措施,持续建设自治区级“网络工程课程群”虚拟教研室,深化工程教育认证改革,与高校、企业合作建立“目标制导、产学共谋”的课程教学目标动态调整机制,开展教学改革和实践,不断完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体系,专业建设取得一系列成果。获批国家级别一流本科课程1门(“农业物联网虚拟仿真实验系统”)和自治区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技术”“算法分析与设计”)。
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以“树匠心、育匠人、铸匠魂”的理想信念为培养目标,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结合学科与专业的形成背景、发展历程、现实状况和未来趋势,结合学生未来所从事工作的职业素养要求,结合国际国内时事等,建设自治区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网络安全技术”),发表教改论文20多篇,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5项。
学生培养效果显著,本科生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等大赛中,获得国家级别奖项89项、省部级奖项52项;学生参与教师科研项目300多人次,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国家级别24项、省部级41项,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优秀人才,有效提升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毕业生受到企业的广泛好评。(《中国教育报》邓昀 谢晓兰 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