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故事

党史故事|湘江作证

发布时间:2022-05-02

湘江,是一条诗意的河流,也是一条悲壮的河流,更是一条奋进的河流。

让湘江流进文明时代的是《楚辞》“浩浩沅湘,分流汨兮”。

屈原走近湘江写出《离骚》《湘夫人》;贾谊南渡湘江作《吊屈原赋》,表达了旷达的人生观点。

接着,罗含赞美湘江“湘水至清,虽深五六丈,见底了然”。

李白依恋湘江,作出“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的佳句。

杜甫留下“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等200多首有关湘江的诗篇。

……

当年红军在界首镇渡口渡过的湘江。来源:央广网

青年毛泽东面对湘江,提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思考;9年后,他直面湘江与五岭,写下了“五岭逶迤腾细浪”的诗词。

桂北大地矗立越城岭、都庞岭和海洋山三座大山,三山间的河谷是“湘桂走廊”,兴安、全州、灌阳为“走廊”里三大门户,自古兵家必争之地。

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湘江战役在此打响,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兴全灌”一线与30万优势之敌苦战五昼夜,以总人数由出发时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的惨重代价,终于突破了敌人重兵布下号称“铁三角”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

魏巍在《地球上的红飘带》写道:“湘江,是一条宽阔的碧绿的江水,今天却成了血的河流……”

红军作家陈靖感叹:“血染十里溪,三年不食湘江鱼,河底遍尸体。”

9月28日晚,大型原创音乐剧《血色湘江》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首演。来源:中新社

岁月不言,湘江作证。湘江战役中,红军将士宁可站着死,不愿跪着生!红十团沈述清、杜宗美两位团长战死湘江畔,红五团政委易荡平壮烈自戕,红三十四师政委程翠林饮弹宝盖山,陈树湘师长断肠殉难……这是一份用生命向信仰交出的答卷。

那些有名和无名的红军烈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和“勇于胜利、勇于突破、勇于牺牲”的湘江战役精神,为二万五千里长征铺垫了前进的道路,所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和钢铁意志,已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为人民者,天下归心。战斗打响,当地广大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为红军送水做饭、架桥渡江、救死扶伤、带路突围、送亲参军……战后,群众自发保护红军烈士遗骸和长征遗存遗迹。全州村民蒋忠太用自家山场掩埋了7具红军遗体,一家人守墓85载,灌阳村民黄合林祖孙三代守护红军旗45年……感人故事不胜枚举。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2019年恰逢红军长征胜利85周年,湘江战役的“红色血脉”一直在桂林大地延绵:2018年前,桂林市组织打捞20多具红军烈士遗骸,并保护修缮200多个红军遗址及纪念设施,镌刻2000多名红军烈士英名廊;修缮40多个烈士墓,安葬近千名红军烈士。

2018年后,桂林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做好湘江战役红军遗骸收敛保护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发掘收殓相对完整遗骸82具、零散遗骸7465块,建成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馆)等项目68个,收集文物1143件。

2019年国庆期间,桂林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设施成为游客出行“打卡”圣地,据统计,每天至少接待各地游客约300批次4.8万人次。

传承红色基因,铭记初心使命。桂林市用好用活红色资源,使之成为全市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活教材”和“必修课”,让学员与英雄对话,在“学思悟”中升华。一位学员说:“在这里,我们回到了原点,坚定了信念,找到了答案,获得了力量。”

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发展是最深的告慰。桂林市将“红色文化”列为“寻找文化的力量,挖掘文化的价值”战略的重要内容,探索出政府引导、协会推动的红色旅游发展模式,引导和鼓励当地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我们走近湘江,发现昔日的“血河”湘江已融入大桂林红色旅游圈,成为一条党和政府带领广大民众脱贫致富之江。如今,湘江两岸处处稻浪翻滚、瓜果飘香、鱼虾满塘。湘江战役最重要的战场脚山铺与大坪,昔日的穷乡僻壤,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桂林人民将永续湘江战役精神,凝聚起磅礴伟力,为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创造新的更大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