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级你的就业观 做知己知彼的长期主义者
文章出处:就业网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2-09-13 阅读次数:64次
作者 | 王洁颖
三月的最后一天,大四的晓宁给我打来电话,语气里满是沮丧。他报考研究生的院系公布了复试拟录取名单,以1分之差,他名落孙山。尽管初试分数揭晓时,晓宁就预感今年竞争格外激烈,分数线恐会上涨,但比前两年暴涨30分的录取线仍令他始料未及。用晓宁的话说,“苦熬一年,白费了。”
我问了晓宁下一步的计划,他表示,正在纠结中。“去年备考错过秋招,好机会少之又少,年后也曾试着在平台投了几十份简历,石沉大海,机会渺茫。如果再考一年,除了要面对学业和生活开支需要啃老的现实,还必须面对更大规模的考研人、更卷的备考过程和更低的上岸率。晓宁说,如果再考不上,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崩溃?”
晓宁并不是向我寻求就业指导帮助的第一位应届生。疫情下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让大学生群体焦虑、迷茫之感已深深弥漫在这一季的空气中。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22年春招求职人数自三月以来激增,增速是秋招的3倍。这意味着,如果秋招某职位有100人竞争,春招则增至300人。而伴随学历内卷、考公内卷、就业选择被压缩的现实,也让一些人本来就不那么清晰的职业方向变得愈加模糊。
内卷与迷茫
“大家都考研、考公,我也得考啊!”
“喜不喜欢都不重要了,先找个稳定的干着。”
“父母希望我回家考编,我不情愿,可确实也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反正也找不到好工作,索性躺平吧!”
在日常学生辅导中,我经常听到这样的声音。陷入内卷和迷茫,除却外在的因素,被动为之,于个体而言,内因也不容小觑。
究其根本,一方面,源自大学生们普遍缺乏清晰职业规划引导。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生涯规划是毕业时才去考虑的问题。这导致他们在大学期间缺少对职业规划整体的、系统的思考,也少了在期待发展方向的知识积累与素质训练。这也导致了企业招聘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同学,他们拥有出色的简历、一流的面试技巧,但当被提问“你应聘的职位需要哪些能力?”“你有哪些具体能力胜任我们的岗位?”时,总会“一脸懵”,并不清楚应聘职位到底需要什么能力,也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怎样去匹配这个能力。反之,那些提早开始思考职业生涯并有计划的落地社会实践经验的学生,就业过程高效而顺畅很多。
另一方面,在于部分学生们不“知己”。很多学生在校期间非常注重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但对“我是谁”、“我从哪儿来”、“要到哪儿去”等职业发展根本性问题的探索十分匮乏。诚然有部分同学自诩了解自我,但对于价值观、职业动机的认知深度知之甚少,目标设定常常局限于眼前,缺乏长远规划。
记得去年,我在一场百名学生的生涯辅导课上让大家写下自己三个优势,半数同学写起来抓耳挠腮,还要不少学生直接说并没有什么优势,而当我让大家写下自己的梦想和5-10年的目标时,80%的学生都无从下笔。
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为长期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就迫切需要升级个人就业观,用与时俱进的观念来引导自我行动。
观念升级一:扩展眼阈,做长期主义者
对明宇来说,今年已经是第二次考研失败了。最初与他接触时就明显感到,明宇的内心充满着自责和内疚。进一步交谈后我发现,他在职业选择中存在着很多限制性想法:应该听父母的、工作必须要稳定、一定要成为最优秀的人、已经25岁不是应届不好找工作了……最痛苦的时候,他甚至给自己贴上“loser”的标签,一度抑郁躺平。
在缓解明宇的情绪后,我告诉他,不要为人生设限,更不要只关注眼前。对我们每一个职场人来说,扩展眼阈都十分重要且必要。眼阈,即个人对职业生涯“目力所能及”的范围,包括更长的职业生命周期、更宽广的职业选择范围以及更富人生意义的职业目标。
当我们把职业生涯拉长到几十年,会发现,当下的就业困难,仅仅是职业周期中的转瞬,只要积极应对,理性思考,踏实行动,并不会对职业生涯产生破坏性的影响,反而是逆境中成长的宝贵机会。
当我们扩展职业选择范围,不执着于“求稳”“进体制”,不执着于“高大上”的企业光环,不执着于“高薪”,而是愿意选择尝试甚至创造新兴职业,愿意选择符合未来发展的朝阳行业,顺从内心做自己有兴趣且擅长的事情,反而会有更大的收获和更精彩的发展。
当我们为工作寻找更具人生意义的目标,就不会轻易为没有大房子、不能金银满屋、官衔低人一等而烦恼,不会为了世俗的比较而乱了阵脚。最终抱定“顺势而为”、“谋志业”的想法,在职业生涯中积聚长期能量,做一个沉着的长期主义者。
经过辅导,明宇渐渐明白,人的一生是一条很长的线段,而过去的两年只是线段中的一点;不一定要成为最优秀的人,但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也正是因为认识上的转变,明宇更加主动。他告诉我,现在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今年已经考取保险从业资格证和心理咨询师证。为很多身边人分享保险知识,在知乎、头条上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帮助很多学弟学妹做考研期间的心理疏导。疫情期间一直在社区做志愿者,还是志愿者里的中坚力量。虽然目前还不能挣很多钱,但这个过程快乐而有意义。显然,明宇已经走出了他的至暗时刻,获得重生。
观念升级二:从我出发,绽放优势
“我”是解决一切发展问题的核心,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若想取得长足的职业进步,获得理想的职业发展,达成毕生职业目标,“知己”是首要任务。
从事管理和咨询多年,我看到许多“捧着金饭碗却要饭”的故事,比如文静。文静是一位去年毕业的大学生,“双非”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因为听说这个专业“不好找工作”“钱少没发展”,择业时,她拼命想挤进大公司,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小有名气的咨询公司做见习行政助理,每天被呼来喝去,如履薄冰,却依然得不到领导认可,更接触不到去咨询公司时想学习的东西。
文静一度十分焦虑,找到我进行咨询。了解她的情况后,我给她布置了一份作业——完成自己专业领域涉及的行业分析。作业完成后,文静忽然意识到,随着全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提升,“智慧物业”和“社区治理”将会成为一个朝阳发展领域,而她的专业与这个领域完美契合。之后文静仔细搜索了领域的所有职位,并成功通过面试入职一家专业智慧物业公司,成为了管培生被重点培养,薪水也比之前行政岗位翻倍。疫情期间,社区治理成为刚需,在很多人担心裁员和失业的时候,文静干得热火朝天,拥有满满的成就感。
有时候,一些看上去很美好的岗位或许并不适合自己,也因此,前期的探索自我就格外重要。求职前,不防从自我性格、兴趣和专业特长出发,做好行业职业分析,寻找行业、兴趣与专长的结合点,努力尝试从过去的经历和体验中,提炼自己的长板,精准找到最佳匹配职位。当然,仅仅做分析是不足够的,我们还需要在各种学习、实践和人际互动中,向内深入,寻找我们深层的价值观、人生观,识别我们的情绪和动机。实际上,我们对自我的大部分认知都隐藏在水面之下,需要持续不断的深入探索才能逐渐认知和理解。对于自我探索的方法和资源,可以运用自我反思复盘,多种性格测评解析,也可以寻求老师或专业咨询的引导。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是《大学》的经典段落, 在VUCA时代,复杂混沌,更加值得品味。当你不知不觉被卷起时,当你难以改变环境时,当你怀揣梦想仍希望自由前行时,不妨学会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并时常回到内在的心灵,认真地问问自己:“我的梦想是什么?我拥有什么能力?我希望创造什么价值?我能够怎样创造价值?”当你能够清晰回答这些问题,当你的就业观念升级,愿意一步一个脚印去践行努力时,这份竞争力,就是面对“内卷”时的“定海神针”,更是指引自己作出职业选择的“指南针”。愿年轻的你们:知止,有定有静,能安能虑,终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