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域资源环境监测和生态修复研究方向
发布时间:2019-04-18   浏览次数:414

流域资源环境监测和生态修复研究方向

其一,流域资源量化监测与优化利用:开展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监测和北斗定位信息系统技术在资源监测中应用研究,结合长期定位监测网络布点,从资源领域的空间分布、时间三维的演变监测出发,结合信息论、系统论等理论与技术开展资源的多元量化监测,围绕着闽江流域资源分布有关的各种状况以及影响资源开发质量和数量的各种因素,揭示资源在“开发-破坏-复垦-配置”思路下的演变规律和空间分布格局,从“配置-模拟-影响-检验”的角度,利用遥感技术模拟、检验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的区域生态环境演变过程、影响因素以及演化结果,研究资源高效利用配置模式和可持续经营优化利用技术体系,服务于流域资源的有序开发利用。

其二,流域矿山生态修复:三明市地处闽西凹陷带,有福建矿产“聚宝盆”之称,是省内矿山开采最为集中的区域。仅大田县矿区水土流失面积约3万亩,年采矿剥离废弃土石约320万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福建)实施方案》提出:加快补齐生态环境短板,解决好人民群众感受最直观、反映最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长期的采矿活动严重破坏了矿山生态环境,主要表现为:一是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破坏;二是水土流失严重;三是诱发次生地质灾害隐患;四是溪沟、河道淤积,水资源均衡失调。矿山的生态环境恢复日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

针对福建省境内长期采矿活动造成的矿山生态环境破坏、水土流水、诱发次生地质灾害等问题,以生态修复中的关键技术——矿山植被恢复、水蚀荒漠化和矿山废弃物地快速绿化、森林非木质利用模式分析与应用、微生物复垦、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土壤环境污染的植物修复、裸露山体植被恢复、保水剂应用关和非豆科共生固氮菌等为创新点,开展土壤修复、植被修复、景观修复、工程治理、土地复垦、矿渣综合利用等技术经济的政策研究,推动矿区生态修复、工程治理和矿渣综合利用。通过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应用推广,分析废弃矿区生态修复典型案例,如在适宜地块再利用成林牧耕作园、乡村公园、工贸物流园等,实现废弃矿区的生态修复与再利用。

其三,清洁生产方法学与环境容量、红线预警研究。流域生态红线划定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的重要举措,面向“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复杂系统,合理制定行业的清洁生产标准,划定环境污染排放红线。研究资源开发过程中产生大气、水、固体废弃物的数量、形态特征,研究清洁生产与区域生态环境、环境质量之间的耦合关系。

逐步引入完整的清洁生产技术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以模仿创新,后发优势为主导理念,利用先进的信息控制技术改造传统生产工艺和装备。把先进的清洁生产管理理念和方法引入管理流程中,将环境因素纳入生产发展规划,按照污染预防的原则,使清洁生产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分解到产品开发、原料替代、方案优选、决策评价、技术更新的每个环节,使清洁生产审核融入到企业现代管理制度的整体框架。建立和健全清洁生产绩效评估制度,逐步建立针对不同企业、行业特点,满足多层次管理、技术、审核人员的需求,系统完善、界面友好、程序简洁、可操作性强的清洁生产审核方法。

其四,废弃物资源化与循环利用研究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开展资源开发过程区域环境演变测定,分析流域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水土流失状况、土壤污染、植被退化等变化对土地质量的影响和作用,研究资源开发利用过程土地质量及生态环境演变的影响因素,确定资源开发利用过程区域植被的变化、土地质量的演变、水土流失、污染变化与地形、地貌间、气象条件的量化关系,揭示不同复垦技术模式过程中土壤修复、植被恢复的能力和状况,制定科学、有效的资源环境修复技术措施,构建土壤修复与绿色循环技术平台,为政府决策提供技术依据。

探讨典型循环经济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对策,包括国内外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案例的研究综述、存在问题、不同类型的工业园区绿色转型的可行性及方法,为实施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市场化、行业化、资质化奠定基础。按分类指导的原则,对各类工业园区的现状和特征进行全面调查研究,通过对不同类型的工业园区改造为生态工业园区的可行论证,提出相应的对策。对现有工业区的布局、类型、建设现状等,根据生态工业园区的经济发展、物质减量与循环、污染控制、园区管理等四类指标,分析各个园区的现状和特征,寻找对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产生影响的问题及难题。

研究现有不同类型的工业园区绿色转型的可行性及方法。分析园区关联产业(企业)的衔接性,协作手段的多样性,产业共生网链系统的进化性等,通过引进产品代谢类、环境系统管理类等补链项目,完善相关政策等方法完善生态产业链,构建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通过引进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企业、加强废物资源化技术研发等方式发展生态工业园区静脉产业。运用结构洞理论,结合产业生态群落关联关系模型和网络结构测度指标,比较生态工业指标、生态链构建、产业生态群落关联度以及新增生态产业环节结构洞指标,分析产业生态中最重要的两种特征,即生态网络的稳定性和生态群落的关联性,以此论证循环经济方案的优化作用。

  

生态工业园区产业共生体系链

例如:福建三钢集团被列为国家首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骨干企业和国家循环经济试点企业。通过研究企业物质、能量、信息流动的规律及各成员之间在类别、规模、方位上是否匹配,在各企业部门之间构筑物质循环生态产业链和能量梯级利用生态产业链;横向相互进行产品供应和副产品交换;纵向链接上下游补链产业;总体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完善优化资源、能量的利用和循环,建立生态工业链网系统,通过建立完善钢铁产业主链煤化工产业链二次能源转换生态链等生态产业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能源利用率。

其五,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复杂性研究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粮食安全是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复杂性研究,关注变化环境下的水土资源演变规律与驱动机制,综合研究水土资源的供求平衡规律与承载能力,着重探讨水土资源平衡机理与水土资源综合利用的复杂性,加强流域水土污染治理和耕地、饮用水保护机制研究,揭示水土资源利用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关系与一般规律,为流域水土资源综合管理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