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人智慧:探纸上智慧,剪锦绣中国
发布时间:2023-05-08   动态浏览次数:235

作者:陈晓玲


深夜的城市,失去璀璨的霓虹灯后,只听见“咔嚓咔嚓”声,眼看着干净利落的刀锋下,或纤细或粗犷的线条连接起或逼真或写意的形象:红肚兜、帽沿花、领口花……品一口佳酿,醉倒在闽人充满智慧的剪纸技艺里……

如果把“民间剪纸艺术之乡”漳浦看作一坛历久弥香的老酒,那么“剪纸”技艺,便是酒坛上红红的“标记”。

提起漳浦剪纸,人常怀念起四位老人:陈金、黄素、林桃、陈匏来。她们不断突破,创造了“剪排”技法。她们注重主观想象,创造了构图奇巧、古拙抽象的写意风气和稚拙美感她们的努力,让人们认识到,剪纸、刺绣并不应简单地被认为是女孩们必学的女红技能。相反,正是女性以这种无声的艺术语言和成熟精湛的手法,在剪纸中诠释东方女性的独特审美,诉说女性贤惠柔美的美好品质,让漳浦剪纸得以代代相传。漳浦剪纸,让女性的力量发出足够的光,让更多女性有了发挥力量的机会。

在漫长的岁月里,漳浦人民不仅学会了创造,还把对生活的热爱剪进这红红的纸剪纸就是这一方百姓眼里灿烂而厚重的精神图腾。

最让漳浦人民津津乐道的,是逢年过节家家户户贴在门上的“福”字剪纸。“福”字剪纸,是王阿婆最拿手的。王阿婆告诉我,“福”字剪纸要倒着贴才寓意着“福到了”,代表着家里人都会有好福气。暑期拜访王阿婆,聊天中已经满头白发的王阿婆忙前忙后,从竹筏里翻找各种“福”字剪纸的底样给我看,她的姿态是那么地从容自得,她说:“剪这‘福’字,讲究细腻,心无旁骛。在我的印象里,王阿婆都是眼前这副打扮,脑后梳成一个簪,身着弯襟黑布上衣、黑裤,脚上露出显眼的粉色绣花鞋,无论外面的潮流几经变化。我想,这就是剪纸技艺带给王阿婆自信、自足的文化姿态吧。小时候只觉得贴“福”字是漳浦人民为了烘托节日气氛,长大的我明白了,“福”字剪纸,体现的是漳浦人民细腻温和的心境,是漳浦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

在漳浦,人们把剪纸技艺精湛、德高望重的阿婆们称为“花姆漳浦的姑娘出嫁前要向花姆学习刺绣、剪纸,待出嫁时将经过刺绣、剪纸装饰的衣物作为嫁妆带到婆家,以显示自己心灵手巧。男方则需要在聘礼上用剪纸的石榴、猪脚花进行装饰,以寄托出丁、富贵等愿望。“出嫁家里没条件请花姆教我,我就靠自己,自绣自剪。想剪什么全凭我,这幅当龙,幅当猫……”阿婆满心欢喜地说着。漳浦剪纸,陪着王阿婆从风华正茂到白发苍苍,谈起剪纸的她,洋溢着满脸的笑容,向我分享着她浪漫的婚姻生活,向我袒露着她历经沧桑仍保持的一颗童心,向我诉说着她对生活的豁达和热爱。那一刻,我仿佛觉得王阿婆已和剪纸上灵动的鱼虾、舒展的草木融为一体。漳浦剪纸,是艺术家园,是生活见证,是精神土壤,它滋养着像王阿婆一样一代又一代的漳浦人民用创作激情,在一张张红纸上剪出圆满人生,剪出世间的万般美好。

漳浦剪纸,是穿越千年的刀尖艺术,是真善美的象征。凝聚的是漳浦人劳动生活的结晶和智慧,剪下的是漳浦人金色的梦想和希望。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漳浦人民必将继往开来,勇毅前行,在一幅幅剪纸上,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谱写中国人民盛世繁华里的安居乐业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