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钟为所有人而鸣——《被淹没与被拯救的》读后感
发布时间:2024-01-08   动态浏览次数:30

作者:詹心悦


  德国哲学家阿多诺曾说: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残忍的。

78年前,当苏联士兵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没有欢呼,没有庆贺,相反绝大多数人都是茫然着,沉默着。集中营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意大利国宝级作家普里莫·莱维在《被淹没与被拯救的》这本书里,写下了他的忏悔。历史常常被解读成泾渭分明的好与坏,但在一个尊严被践踏、生存极度困难的地方,讲求道德准则就显得如此奢侈。每天工作18个小时,睡眠时间严重不足,任人拷打辱骂,所有人挤在一个大货仓里,呼吸着已经被循环了几百次的空气,慢慢的身边的人一批一批地消失,此时集中营的囚犯最本能的思考就是如何活下去。怎样每天多喝一口水,怎样趁身边的友伴不注意,偷吃他还没有吃完的面包……“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终于在一个人的伦理道德被剥夺到极限时,就变回了一个动物的状态。

这样的经历固然让人耻辱,但精神上的羞愧却让人备受煎熬,记忆的伤口无法愈合,它在时光中延续,所有从奥斯维辛集中营活过来的人都有一种洗刷不去的耻辱感:这种耻辱不是他们活过了一段不是的阶段,而是他们认为有人比他们更应该活着,那些更善良,更优秀,因为不够机灵,不够大胆,不在应该要为生存而自私时决断的人。最后在奥斯维辛活下来的人不是最好的而是最糟的:自私者、施暴者、麻木者、灰色地带的生存者。每一声丧钟都是为所有人而鸣。

什么是灰色地带?孩子在看电视时很容易区分好人和坏人,但在纳粹屠杀犹太人这场浩劫中,好人与坏人的界限显然不那么分明。许多犹太人的幸存者都说,当他们最初被丢进集中营时,最让他们震惊的不是管理他们的党卫军有多么凶恶,而是同为犹太人的难友。那些跟你同病相怜的人,才是会出卖你的人。那些在这里受折磨的人,是首先折磨你的人。他们也许只比你早来一周、一个月,通过折磨新来者,来获得一些快感,多掌握一点权利,让他们变得更弱小,更早一步被送进毒气室。

战争泯灭人性,更剥夺人的尊严。求生的欲望从未像眼前如此迫切,如此让人渴望,甚至可以把人退化为残食同类的动物,而这一切仅仅是因为出于本能。人类何其脆弱,又何其残忍,在一个本就并非非黑即白的世界里,如何呵护好心中的善,而剔除心魔中的恶,这是一个问题,亦是两难的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