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和思考,供大家参考。
所谓效率,最初应该是一个物理学概念,现在越来越多地用在经济方面,成为一个经济学的概念,效率就是产出和投入的比值,也叫比率。投入就是成本,经常听人说资金成本,时间成本等等。大家普遍比较重视的是资金成本,而我更看重的是时间成本。因为时间成本就是生命成本。什么叫生命?不就是活着的时间么?你死了,时间还在继续,但那个时间已经不属于你了。资金成本很重要,但毕竟钱花了还可以再挣,而生命只有一次,每一天每一分每一秒都只有一次,生命具有一过性,不可以重复。生命的可贵在这里,生命的残酷也在这里。许多年轻人只在乎钱,看重资金成本,不太在乎时间这个生命成本,其实是本末倒置了。不要认为只有年龄大的人才讲生命成本。谁的生命是一本永远撕不完的日历?我觉得,一个没有生命成本意识的人,不可能有真正的效率意识。等到他有了生命成本意识的时候,很可能生命已经所剩无几了。想要成功的人,应该尽早建立生命的成本意识。
我们的教学活动,本质上是一种生命活动。一节课,既是学生生命的40分钟,也是我们老师生命的40分钟。如果胡弄了学生,那么也胡弄了自己。不要说对得起对不起学生,首先是对不起我们自己,是对我们自己生命的不尊重。教学过程,无论老师还是学生,付出的都是生命成本,不为别的,就凭这一点,我们就不能不讲教学效率。
讲教学效率,就要解决一个问题:一堂课怎样才算好?评价课的好坏,有许多不同的标准和角度,可谓见仁见智。但是,有一个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学生是否学有所得。是有所得还是无所得,得的多还是得的少,得的轻松还是得的不轻松。一节课,让学生有所得,应该算是好课了。但我以为这还不算是最好的课。最好的课不仅学生学有所得,老师也要教有所得。学生学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开发了智力,陶冶了情操,是有所得;老师或者提升了教学理念,或者对教材有了新认识,或者改进了教法,无论哪一方面,总之也有所得。这样的一节课就是双得,就是双赢,才是真正的好课!
怎样才能使课堂教学有效更有效?我有这样一些建议,供大家考虑。
第一, 认真备课,教学才会有效率
上课要备课,如同打仗要备战。兵法上讲,不打无准备的仗。无准备,就会吃败仗,而吃败仗就要死人。上课失败了,不会死人,是不是就可以不重视?我想说,不备课就上课,虽不至于死人,但至少效率差,钝刀子也可以杀人,如果误人一生,责任不比直接杀人小多少。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民间则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些道理谁都懂,可是仍然有不备课上课的。中老年教师认为教材太熟悉了,不用再备课;年轻教师也总是说忙,除了家务总还要休息一下,或者娱乐一下吧,没有时间写教案,怎么办?靠下载。我想说,不准备就上课,自然效率低。从网上直接下载,未经消化改造的教案,也不会有多高的效率。长期下去,不仅没效率,还丧失了自己独立备课能力。而没有独立备课能力,你就永远长不大,成不了一个成功的教师。
第二, 目标集中单一,教学才会有效率
年轻老师设置教学目标时,往往是这也要有,那也要有,写下来就是五六个。其实,多中心就是无中心。目标多了,最后就成了没目标。这里,一定要敢于舍弃。有所不为,然后有所为。几乎所有成功的课,教学目标都比较单一,只有一两条。因为目标集中单一,就容易重点突出,容易达到目的,也容易主线分明,结构清晰。教学目标,一般而言,有一两个就行了,不要超过三个。
一节课40分钟左右,实现一两个目标,就是效率不错的好课。抓大放小。有些小的目标,在大目标的带动下跟着就实现了,这样母鸡带小鸡,整体效应好,小目标不必单列出来。
第三, 选准选好教什么,教学才会有效率
教什么永远比怎样教更重要,对于提高效率也是这样。很多老师总认为,教学内容是教材规定好了的,不存在选择的问题,我们应该注重研究怎样教。
教学内容是教材规定好了的,真的就不需要再选择了吗?比如教学《荆轲刺秦王》,有老师介绍了作者司马迁、《史记》体例、战国四公子之后,还介绍了四大刺客,并且写了板书。我在想,介绍四大刺客对理解这篇课文有多大作用?不介绍又如何?会影响对本文的学习吗?
知识就是力量,这是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的一句名言,现代人将它进一步演绎为:知识改变命运。不久前,上海一位女研究生,乡下的母亲到了学校,跟女儿挤住在学生宿舍,后来学校不让她母亲继续住,母亲只好在校园里露宿,为此女研究生自杀了。这位女研究生说,我学了那么多的知识,没有改变自己的命运。这件事,涉及的问题很多,不属于我们今天讨论的范围。
我只想说,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是有条件的。
首先,当知识处于静止状态时,它就是一堆知识,一堆信息,没什么用,即使有用也是潜在的作用;只有当知识被运用了时它才会产生力量,因为它从潜在价值变成了现实价值。知识被用来解决了问题,从精神力量变化为物质力量,它才有改变命运的可能。
为什么教学上始终强调知识要转化为能力,道理就在这里。运用知识解决一个一个问题,这是能力,但它是一时一地的,只有内化为智力,才是长久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转化为智力,造就有道德有智慧的人,这就是教育的宗旨。
其次,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是力量,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转化为能力。只有那些能够用来解决问题的知识,才有力量,才能转化为能力。被用来解决的问题越多越大,它的力量就越大。国际上认定论文价值大小的办法,就是看它被引用的次数多少。知识价值的认定也是一样。使用频率越高越有价值,反之,价值就越小。所以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值得花功夫去讲,不是所有的题目都值得我们花时间。
即使是值得讲的知识,比如作者司马迁,《史记》体例等,介绍时也要有所取舍,看它们的使用频率大小。一句话,活知识多讲,死知识不讲或少讲。在所有知识里面,关于方法的知识是最重要的知识。这就如同所有书籍里工具书最重要一样。
第四, 调动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才会有效率
世界上有两种职业,单靠自己造就不了成功,一个是作家,另一个是教师。造就作家成功的,一半是自己,另一半是读者;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有一部话剧作品叫《海鸥》,1896年刚问世搬上舞台,观众十分冷淡,甚至退场,剧院不得不停演,可是过了十年再次上演时,观众却场场爆满,因为大批能够理解欣赏《海鸥》的观众产生了。教师和作家有某些相似的地方。造就教师成功的,也是一半在自己,另一半则是在学生。
学生的参与程度,将决定一堂课的效率。当然,决定一堂课效率的因素,不止一种,比如教师对文本的理解,但是到了课堂上,学生的参与程度,则是决定课堂教学效率的最大因素,甚至可以说,一堂课的命运,就在学生手里。学生参与还是不参与,是主动参与还是被动参与,学生参与到什么程度,是深还是浅,对于一堂课的效果,关系极大。所以,我们老师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学生参与的越多、越积极、越深入,教学效率就越高。
为什么是这样?因为教学要实现的目标、要达到的效果,都是要在我们对象的身上来体现。讲了不一定学了,讲得好不一定学得好,就因为你是一厢情愿,你是单边活动。只有学生也动起来了,师生双边互动,才能撞出思维的火花,才能活力四射,才有效率。
保证一堂课成功基本上有两条,一条是从文本出发,不脱离文本;另一条是从学生出发,不脱离学生。提高教学效率也是这两条。这是我们老师站稳讲坛的两条生命线。你们没看见吗?那些失败的课,要么是脱离了文本,要么是脱离了学生。脱离了文本,是空讲;脱离了学生,老师成了孤家寡人。这两种情况下,无论哪一种,都是不会有效率的。
第五, 师生关系融洽,教学才会有效率
亲其师,信其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两句话都是孔子说的,前者见之于《学记》,后者见之于《论语》。学生喜欢这个老师,就会好好学习这门功课。有些学生某门功课学不好,有时就是因为他不喜欢这个老师。我们的学生还做不到理性地将老师这个人和他所教的学科二者区分开来,其实,就是我们老师本人也不能完全排除感情用事,何况学生还都是未成年人。
不要多去指责学生。单靠指责改变不了人,哪怕你说的都对也不管用。何况一味地指责,积累的都是负面情绪,不利于关系的改善;同时,一味地指责,也不利于从自己方面思考问题。其实,当我们改变不了别人的时候,最明智的选择就是改变我们自己。融洽的师生关系将会有助提高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效率有时候并不完全是课堂教学本身的问题。宋代大诗人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套用一下这句话,你如果真想提高教学效率,别忘了改善师生关系。改善师生关系,会让你的教学轻装上阵,如虎添翼,效果倍增。不信,不妨试试看!
我们目前的师生关系,处在亚健康状态的居多。改善师生关系,从何处下手?从尊重开始。尊重是改善关系的起点。我们老师不但要把学生当学生看,更要把学生当人看,当人尊重。不管什么人,他内心里都渴望着别人对自己的尊重。只要你真正尊重他,关系就会起变化。但是尊重所产生的感动、所引起的变化,只是阶段性的,要想持久,就要上升到爱的阶段。只有爱才能产生持久的力量。爱学生,学生就会爱学你教的学科,对教学效率的提升远远大于尊重学生所能产生的力量。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就让学生时时感受到你对他们的爱,爱比尊重能量更大更持久!
第六, 深入浅出,教学才会有效率
教学有三个层次,三重境界。一是教了没有,二是教会了没有,三是会教了没有。如果把教学比作撞钟,就是撞了没有,撞响了没有,会撞了没有。教,是撞钟,是从业,是尽职;教会,是把钟撞响,是技术,是敬业,;会教,是巧妙地撞钟,把教学变成艺术,是善业,最高境界。
有的老师是把学生教会了,但是师生双方的投入都太大,效率显然不高。一个知识点,怎样讲,做多少练习,学生就能掌握?总不能为了一个知识点,老师没完没了地讲,让学生没完没了地做题吧。怎么样从教会变成会教,教得轻松,学得轻松,效率就高了。
就讲授而言,无非是四种情况。一种是浅入浅出,懂的浅教的也浅;二是深入深出,懂的深教的也深;三是浅入深出,懂得很浅讲的却很深;四是深入浅出,钻研的很深讲的却浅显易懂。最好当然是深入浅出,是最高境界;前两种懂多少讲多少,也不失为实事求是的态度;第三种最不好,不懂装懂,故弄玄虚,最害人。我们老师要尽可能做到深入浅出,因为只有深入浅出效率最高。实在不行了,浅入浅出,深入深出也行,千万不要浅入深出,那是害学生!
第七,方法多样,教学才会有效率
效率低下,往往是和方法单一连在一起的。教学方法多种多样的,讲解只是教法里面的一种。如果把教仅仅变成了讲,讲又是一言堂,那么无论你多么会讲,讲得口舌生疮,也不会有多大的效率。
教法变换,需要动脑筋;教具制作,需要动手。一句话,要勤快,要肯花功夫。不愿意动脑动手,不愿意花时间,图省事,只好一讲到底,可是这样,哪来的效率?天上不会掉馅饼,效率也不会自动来到你的面前。它需要根据教学内容改变方法,方法的更新自然会催生教学效率的提升。
第八,课堂生动有趣,教学才会有效率(略)
第九,有强烈的责任心,教学才会有效率
我们当老师的责任心是什么?到底有多大责任心?让我们来听一听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第一次送儿子上学时的内心独白:
“我想大声告诉全城市,今天早上,我交给你们一个小男孩,他还不知道恐惧为何物,我却是知道的,我开始恐惧自己有没有交错?
我不曾迁移户口,我不要越区就读,我让孩子读本区的小学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小学,我努力去信任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的——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将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
“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者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猾诡诈?当我把我的孩子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 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呢?”
张晓风的话,震撼人心,永远在我的心头回响。是啊,三年以后我们会还回人家父母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啊?这是一份什么样的责任啊?
作者介绍:任金璧,特级教师、新疆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新疆作家协会会员
本文系“MOOC”公号转载、编辑的文章,编辑后增加的插图均来自于互联网,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者完整性不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不对文章观点负责,仅作分享之用,文章版权及插图属于原作者。如果分享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者非授权发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内审核处理。
金沙娱乐城app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版权所有 闽ICP备09009580号
通讯地址:365000 福建省三明市 金沙娱乐城app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办公室(行政楼406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