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如此,便对么?——鲁迅战斗的一生
发布时间:2021-05-19   动态浏览次数:970

作者:黄书雅


“多年以前,曾听一位朋友谈起,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虽有数千年,但其实不过一个甲子,60年一循环。”

鲁迅先生,并不陌生。

他的名字,如雷贯耳。

从小,我们太熟悉“鲁迅是哪里人”的玩笑,也有“一怕周树人,二怕写作文,三怕文言文”的恐惧。

但在课堂上,我们更多的是了解鲁迅先生的伟岸,他的人生经历、他的地位、他的文字,每每谈到彼,老师都如数家珍。

诚然,年少稚嫩的我,并未完全体会鲁迅先生的厉害之处,只人云亦云,附和地说着违心之语,甚至从未课外阅读过先生的文章,仅是片面之片面的了解,更别提娓娓道来他的优点亦或缺点。

幸而,随波逐流的我,也在心里偷偷埋下崇拜的种子。敬佩先生的人多了,我便不自觉想要进一步了解他。

广泛阅读鲁迅先生的全部作品,在网络上寻找关于先生的视频和资料,全方位地了解这样的一位伟人,是我还未达成的大学目标。

事实上,鲁迅先生的文字,我也说不上究竟哪里好,但仍打心眼里崇拜先生。先生总是有这样的魅力,令人莫名就爱上他。他的为人,他的文字,确有无穷的吸引力,也无愧于人们对他的钦佩。

都说鲁迅先生,“对敌人,他横眉眼对;对人民,他满腔热情”。看了先生各个时期留下的照片,年轻时一双冷眼,确与其弟不同;而中年时他愈发坚毅的双眸,与日渐瘦削的脸颊之对比,令人不禁惋惜——一位斗士终究也敌不过病痛的折磨!然而,鲁迅先生却毫不在意,他的内心只装满人民的未来,心系国家的发展,“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确是他内心的真实写照。

今日话题为鲁迅先生的文学史地位,暂且谈谈先生的文字魅力。对于先生的人格魅力,且按下不表?实则不然,先生的文字在很大程度上展示和体现了他为人处世的原则。

鲁迅先生的文字,独到。先生的文章不流俗。他总能运用精辟而不失幽默的语言文字,一针见血地反映社会现实。先生批判黑暗的现实与腐朽的政治,为启迪民智,为人民指明道路,为人民的权益呐喊,向不公申诉,向正义学习。

其实,作为一名作家,尤其能在一众高手中脱颖而出的大作家,大多能免于俗套,文章或简洁凝练,或思想深刻,或质朴接地气。但在不乏文豪出世的中国,在不缺专家学者的年代,鲁迅先生能够成为现当代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领军人物,成为独树一帜的文学领袖,有其道理。

以我对鲁迅先生的浅薄认识,他当之无愧中华民族的脊梁。但在下才疏学浅,只能用贫乏的言语惊呼“厉害”,对其中的绝妙之处,难以表达。为此,我搜罗互联网资料,果有启发。

我赞同王富仁教授在《中国文化的守夜人——鲁迅》中的自序所言,“在我的感觉里,鲁迅是一个醒着的人。”虽然先生的文字,并不能使人变得聪明,但能让糊涂的人清醒。尤其在当时,现实社会如同暗夜,甚至弥漫恐怖感,而先生是少有的“醒着”的人。虽然他的“呐喊”并不委婉,反而惹人厌恶与愤恨,虽然他因此“彷徨”,但先生还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为中华文化起着守夜人的作用。

鲁迅先生是坚定的,是固执的,是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他不自欺也不欺人,逃避现实不是他的选择。他选择了正视社会问题,并用手中的纸笔,与恶势力抗争和搏斗。

尽管文学界甚至社会各界,对鲁迅先生褒贬不一,但依我拙见,真正的好作者,真正的好文章,他们的思想是在任何时间给任何人阅读都能带来启发的。鲁迅先生的文字不是历史,而是现实。任何时代,都有其不堪的一面。人性,复杂。不公,尚存。残酷的现实,从未消亡。即使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仍觉得“纸上得来终觉浅”,也仍有广博的世界值得我们去探索。但我们能做的是呐喊,而不该彷徨,深知现实的艰难,仍对生活保有热忱,并为之努力。即使我们能做的微乎其微,但千千万万个中国同胞的共同奋斗汇聚在一起,定能推动祖国蓬勃发展。

最后,我想引用邓晓芒先生的话:“多年以前,曾听一位朋友谈起,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虽有数千年,但其实不过一个甲子,60年一循环。当时听后付之一笑,以为很机智,但也未必,夸张而已。不料纪念鲁迅先生逝世60周年的时候,将先生当年所作文章翻来一看,大为惊异,竟如写于昨日!”的确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