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奋斗点亮生活中的美好——读《平凡的世界》有感
发布时间:2022-03-22   动态浏览次数:255

作者:陈晓玲




《平凡的世界》真实地描绘了改革开放前后黄土高原地区普通人的千姿百态,是黄土高原地区的贫苦人民的苦难史,更是一部奋斗史诗。阅读这本书的时候,仿佛自己已经融入了那个时代,书中的人物经历跌宕起伏:我为他们的苦难和不幸而心头发酸;我感受到他们如金子般闪闪发光的优秀品质;我崇敬他们不屈服于命运的钢铁意志……

在这片土地上,我看到了无数的劳动人民在为了生存作斗争,没有小桥流水的闲适,有的,只是永远摘不下来的贫穷帽子。为了读书,少平只能每天吃两个黑馍馍,忍饥挨饿。为了家庭,少安起早贪黑,精疲力竭的劳动。为了生存,黄土高原的农民挣扎在田地里,换来的仅仅是能够勉强养活一家人的口粮。这些人渴望改变现状,可是压在他们头上的是一座座大山,残酷的阶级斗争,诸如冯世宽,田福堂这样的守旧干部,更有教育土壤的贫瘠,让他们喘不过气。“生活的大剪刀是多么的无情,他要按照自己的安排对每一个人的命运进行无情的裁剪”。

在这片土地上,亲情,友情,爱情交织,残酷的现实中也展现着无数温馨的生活画卷。有受人民爱戴、为人民殚精竭虑的好官田福军;也有孙少安和秀莲温馨的点点滴滴,俩人一起开砖厂,吃苦耐劳无怨无悔;还有少平和晓霞之间纯洁美好的罗曼蒂克式的爱情……正是因为温馨和苦难交织,才让书中的人物拥有了灵魂,让我对书中的人物有太多不舍……

这部书的主角,孙少平,他的经历算不上惊天动地,可是他一波三折的经历,为人处世的态度,让我印象深刻。对伤害了自己的郝红梅,侯玉英,他不计前嫌,他放弃了能够留在县城的机会,回到了老家做一个农民;他热爱读书,向往外面的世界,为此,他可以抛弃过安逸的农民生活,远赴他乡受苦受难,即使流血流汗也不向现实屈服;生活的苦难不能压倒他的脊梁,他可以把自己挣的血汗钱无怨无悔的寄给家人,从不说自己在外受的折磨;面对晓霞的爱情他不卑不亢;面对坎坷的命运,至亲的离去,他一次又一次站了起来,乐观地面对生活……他的身上散发着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他的生活态度,无比坚韧的意志力,高尚的品格,我相信不只是我,也激励着千千万万的读者。

敢为人先、年少持家的农村青年孙少安,作为本书的中心人物,是改革开放时期励志创业的典范,在人民公社时期,他是生产队队长,凡事身先士卒,先人后己。他是个理性的青年,铁骨铮铮的汉子,他痛苦地拒绝了痴情的润叶,他独挑大梁,撑起了破烂的如同筛子的家,他在四人帮倒台时,他带头施行生产责任制,后来又带头创业开砖厂,在成功的时候又不得不面对爱人的去世。可以说,生活造就了他,他勇敢地接下了生活的重担,少安的人生经历,对于即将步入社会的我们,不得不说是一本活生生的教科书。

每个时代都有其局限性,在那个年代,太多的苦难便由此而生:贫富阶级的差距埋葬了润叶和少安理想中的爱情;文革的阶级斗争让农村人彻底成了土地的奴隶,让田福军这样的好官被埋没,让小人得势;繁重的劳动让秀莲积劳成疾,早早离世;让曾经活泼开朗的金波变的郁郁寡欢。这就是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的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者实现,每个人都要随时做好面对苦难的准备,这也是这本书教给我的道理。

太多的普通人,书写着自己平凡的人生,有人说,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在这本书中看见了自己的影子,这或许是这本书为什么可以引起读者共鸣的原因。这是一本伟大的农村史诗,是那个时代的真实写照,是屹立在文坛的不朽明珠,更是一种处世的哲学,它教会了我们怎么去面对人生,给了我们勇敢迎接挑战的精神动力。

生活不能等别人来安排,需要自己去争取,坚定意志,勇敢的走下去,不论结果是喜是悲,至少自己努力过。读完这本书,或许不能改变自己的生活,但至少,我们要做精神上的至强者,这并非是所谓的精神胜利法,而是时时刻刻保持一种昂扬的精神状态,所谓“撸起袖子加油干”,永远相信诗和远方,永远奋斗,至少,在心中,生活将永远美好的……